王道士乘凉-远转
自从有了空调,虽酷热也可以宅在家里,于是“乘凉”一词也随其习俗渐见消亡。
乘凉又叫乘风凉、纳凉,说的是往阴凉处避热歇息,通常找临河多树而通风处,因为处所无定,所以路线也不嫌迂绕,目的是纳吸风凉。
南通有个特别的歇后语说“王道士乘凉-远转”,这个王道士是何方神圣,为何以他的乘凉来扣合远转,好像谁也说不清。有个近人的解释为:“王道侯不想看着娘偷人,走得远远的,问他,他说在乘凉。”这就是在强作解人了,为了能自圆其说,还把道士的身份改变为“侯”,侯在南通话里指男孩。
以我看来,这“王道士乘凉”实是把“枉道是乘凉”音读偏了,“枉道”指的是迂绕远道,绕道自然得远转,说犹如乘凉在远转,正是一种自解。“枉”字在南通话里有两种读音,冤屈的枉读平声如“汪”,绕道的枉多读如“弯”的去声,例如说到某处“抂了一下”,就是绕了一下道的意思。
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歇后语“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多见人说,也有民间传说解释其语源,其实多不可靠。因为早些年这“王小二过年”并不扣“一年不如一年”之意,而是指禁声不语。
晚清时欧阳兆熊《水窗春呓》就记曾国藩与人书,“有欲效王小二过年,永不说话之语”。民国二十四年底,胡适答和周作人贺岁诗云:“可怜王小二,也要过新年。开口都成罪,抬头没有天。强梁还不死,委曲怎能全。羡煞知堂老,关门尚学仙。”这里化用“王小二过年”语,也是因“开口都成罪”而不欲语,并无每况愈下的意思。
偶读徐益修先生的《音说》,欣见他其实早已把这句话的语源讲清楚了,此特录出:“俗谓不出语言者为‘王小二过年’,戏剧中亦编演此目,按此乃《孟子》书‘王笑而不言’一语转讹也。”
孟子问齐宣王最大的愿望是啥,齐宣王笑了笑没有回答,这就是“王笑而不言”,不知何时给读偏,就变成为“王小二过年”,再到现在则更指一年不如一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