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元年,正在学诗的张孝若于年初登文峰塔,写得七绝一首云:“孤塔凌虚势矗[chù]然,登临四顾渺无边。凭栏词客招新月,隔岸渔人唱晚烟。”
此诗出自一个十二岁的孩子之手,作为父亲的张謇甚感快慰,于是也作一诗相勉励:“阿翁十二始为诗,今汝追翁欲及之。愿汝立身求学问,要如登塔最高时。”同时还把他们父子的诗作寄给老友郑孝胥,并且替儿子求书扇面。此前儿子学书法,张謇没让学自己,却让学郑孝胥体,可见这位老友在他心中的位置。
郑孝胥对此也未曾敷衍,特地作一长诗书之于扇,诗中讲孝若虽为啬翁晩得之子,但已见后劲,不独诗才可称,更堪继家学而成志业云云。张謇见之大快,也作一诗书于扇背,诗中讲郑孝胥诗名满天下,却令自己几个儿子各习一艺,不让学诗,如今看到孝若的诗却激赏而赠诗,看似与其主张不合,而实具深心,谓其本意还是着眼在造就栋梁之材,写诗不过如圣人所说“博弈犹贤”,是胜于荒嬉的一种爱好而已。
张謇有一通家书给孝若,就是因郑孝胥赞誉而作的告诫。此家书既及时,又深切,还告以社交常识,颇堪一读。其开头云:“郑世叔(年长于父者称伯,少于父者称叔,然如遇生客,则统称为老伯或年伯)赠儿之诗,意极深厚。儿须知父是有名人,儿子不易做;为世交长辈有名德人赏识,儿亦不易当。儿须自爱自重。自爱自重无他,在勤学立品。何以立品?不说谎,不骄,不惰,不自放纵任性而已。”
按张謇勉励儿子的那首绝句,全集未收录;而题扇诗,诗词和日记卷都跟着《九录》错了一字,“与其真意妨”,真意就是本意,真错成直 就不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