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公说铃】(383):法轮寺百龄和尚

南通博物苑 2020/5/22 8:46:24

曾在1947年2月21日的南通版《国民日报》上看到一篇特写,所记法轮寺的一位高寿和尚有点意思,因转贩于此。

该文为本报记者唐愉采写,据其所记,此和尚法名莲生,平常不与外人交言,其时虽已一百十三岁高龄,然而观其“矮矮的身材,红润的皮肤,没有胡须,着了一身黑袈裟,脚上着了一双草鞋,动作是那么有精神,看上去好像六七十岁的人”。只是记者称他为“乾隆年代的遗老”却错了,照推算,此和尚应出生于道光十五年。

据记,和尚本是如皋西南乡银峰港人。如皋似乎没有这个地名,可能是“营防港”的音近误记。六岁就出了家,因而自己不能知原来的姓氏。他出家的原庙是如皋的冒观音堂,光绪五年四十五岁时入住法轮寺。

此僧行事颇奇,比如虽有床有被,却从未躺下睡过,晚间只在床上打坐念经,等到三更人静时则下床打拳,终年如此,不受季节变化影响。从不洗澡、不剃头,头发胡须长了都自己用手拔除。每天只吃一顿午饭,然这一顿却要吃一升多米。不吃热食,饭和热水都须冷透才进食。和尚通乐器,精拳术,却从不轻易教人。所用拐杖为铁制,重达十多斤,一般人拿着都费力。虽已过百龄,尚能自己穿针补缀,仅听力已退而已。记者说他“庙外有了热门的事,他从不过问。他似乎与这世界隔绝了,也许他看透了这百年来人世间的沧桑吧。”这最后一句只是记者的猜想,究竟确否,也无从找这个和尚核实。

1x.jpg

有意思的是仅隔一周,即本年的2月28日,苏州《明报》也摘登了此文,标题作《记南通百龄和尚》,而附题则为《一顿能吃一升多米,一拳打穿一垛墙壁》。大概也是以其事奇才转载的。因为是原作的摘编,故此文没有署名。

2x.jpg

往 期 回 顾

【赵公说铃】(382):法轮寺
【赵公说铃】(381):鳓鱼佚事
【赵公说铃】(380):国秀亭
【赵公说铃】(379):鹿囿
【赵公说铃】(378):张謇佚信三通
【赵公说铃】(377):抗战前夕的博物苑
【赵公说铃】(376):汪伪时期拟修复博物苑
【赵公说铃】(375):利民汽车公司
【赵公说铃】(374):百寿绣屏
【赵公说铃】(373):军山气象台

阅读  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