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萍先生写地方掌故,曾记过一种名为“失落”的物件,其文云:“在州署衙门照壁墙的两边,各有长七八尺、高度低于墙数尺的石驳,上面各放木制像鹿砦的东西,名叫失落。凡行路人拾了遗物,就挂在木架上。”
“失落”这个词儿很别致,是把表示丢失的动词给名词化了,而它的功用,则相当于后来的失物招领。州衙位于州城的中心处,在其前设置“失落”,最方便失主前来认领。记得公安局的交通队还设在钟楼前时,就有个专门堆放遗失物品的橱窗,也是供人认领。由方位来看,感觉犹是“失落”的沿袭,可惜这个遗风如今则几近失落了。
失落的模样,光绪《通州志》的州署图上犹能见到,只是没有文字标注,不知就里者,恐怕会误以为是用作路障的鹿砦[zhài]。
失物招领之处叫“失落”,与之对应的寻物招贴,过去也有个专门的词,那就是“零丁”。人或物品遗失,自然变得孤单无靠,用“零丁”这个词表示寻找,想是希望唤取人们的关爱。 零丁本来似乎只指寻人,到后来则泛寻各种失物了。
近代最有名的零丁,大概是翁同龢的京城寻鹤。此事翁同龢于光绪二十年腊月初三日的日记里有记录:“是日事简,闲步东院,一鹤既去,因作零丁帖求之,得于海岱门外人家,白金八两赎归,一足微损。”
金梁《近世人物志》录翁同龢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二日日记云:“太后召见,有‘汝实忠’之谕,蒙恩赐斋,有匾额、对联。近来虽枢臣无对联,盖异数也。又自日本购得双鹤,见之狂喜,后伯王赠小鹤二。又一鹤飞去,以零丁帖求之,子青相国以一鹤见还,可感也。”然而奇怪的是,这段记录并没有在翁同龢那天的日记里见到,不知金氏从何而来。
光绪二十年底,正是甲午战争中方败绩连连之时,身居要位的翁同龢却有闲情来寻找逸鹤,此事当然会引人不满,于是有人把吴大澂[chéng]夸口北征,最终败北而回的事联系起来 ,做成一副对联,极讽刺之能事。这副对联流传甚广,较早的有李伯元《南亭笔记》里的简单记述:“翁相在京时,蓄一鹤。一日,破笼飞去。翁相手书‘访鹤’二字,下注有获者赏银若干两,黏于正阳门城瓮内。时吴大澂方在平壤败绩,好事者编为章回书目曰:‘翁叔平两番访鹤,吴清卿一味吹牛。’”
后来张伯驹编《春游琐谈》,收录裘文若的《翁常熟访鹤》则更详细,不再码字,见附图。至于小说《孽海花》里记有翁同龢为寻鹤写的一篇一章,那本是曾孟朴在此事上的加油添醋,有人谓此是翁同龢的佚文,那是上曾氏的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