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时令,说说张謇的两首《清明舟中》诗。
一首作于光绪三年,上年张謇初入吴长庆军幕,回家度岁后由常乐舟赴浦口军营,途中恰逢清明,于是有此诗作。诗为一首七律,录于下:
飞絮东风尽作团,扁舟竟日雪中看。
沧波京口烟华隔,细雨清明燕雀寒。
渐觉离家衣带缓,只应对客酒杯宽。
墓门何处冬青树,愁见幡幢出社坛。
细雨清明,柳絮飞雪,墓树祭幡,似乎触处都增愁思。张謇之出而游幕本属无奈,抛家远道,宜乎其要吟出“渐觉离家衣带缓,只应对客酒杯宽”,乡思愁损,惟有借酒而浇。
另一首作于宣统三年,同样在舟中,同样冒着雨,而诗思却判然有别。这是通海垦牧公司第一次股东会刚毕,由海复回常乐途中。其实开会时张謇就已抱恙,回家后更是疟疾大作,而张謇诗中虽有“累病衰方觉”之感,终究还是写出了“长征愿岂违”,表示他还有更多的事业待做。事实上,他“建设一新世界雏形之志,以雪中国地方不能自治之耻”的宏愿,就是在刚刚召开的股东会上提出的。也将诗录于下:
海上客尽去,清明我亦归。
乘潮浮艓[dié]子,犯雨纠蓑衣。
累病衰方觉,长征愿岂违。
行迟三十里,桃李已芳菲。
与前一首诗的触目成愁不同,此诗积极向远,其末句既是实况,又是心中灿烂光明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