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八是落灯日,循乡俗照例吃面,里谚“上灯圆子落灯面”,不知起于何时。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记《仪征岁时记》有云:“(正月)十八日落灯,人家啖面,俗谓‘上灯圆子落灯面’,亦家自为宴以志庆。”仪征与南通同处江北,这个吃面的习俗相同,然而在苏南乃至浙江,就成为落灯日吃糕了。
乾嘉时钱塘人吴存楷《江乡节物词》有“灯圆”诗云:
食单催送粉餈[cí]鲜,
颗颗珠光入玳筵。
解识团栾[luán]须及早,
灯圆常占月圆先。
题注谓:“十三夜食小粉圆,谓之灯圆,俗有‘上灯圆子落灯糕’之谚。”2016年西泠拍卖,曾见一部吴友如画的《浙江风俗画册》,共计二十四开,其中一幅画的就是街头卖汤圆,其对页注云:“浙江元宵之节,无论士庶,必买粉团互相馈遗,谓之‘灯圆’。谚云‘上灯圆子落灯糕’,糕谓高也,圆取岁岁团圆之义。”
想来这个风俗是由南边开始的,南方人以米食为主,圆子与糕同是稻制品,口感无大差别。只是江北受到北方面食的影响,米面并存,于是才有落灯吃面的变化。这个改变极好,使我们的口味更觉得丰富。
以前有人集民间谚语成一联云:“公要馄饨婆要面,上灯圆子落灯糕”,这对联放在落灯吃面的江北并不确切,然而放到江南,其对仗巧妙则令人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