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造访马惕吾兄,因其住宅前主人为冯薇馨(盥[guàn] 馀),特拍摄两影留存。今人知冯薇者已稀,偶能提及者乃是其子冯超(静伯)。静伯为曹文麟的得意弟子,世所知者也不外二三事,一是其工书法,初年市招多出其手;一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为南通古文流派与无锡钱基博打笔墨官司,还有则是五十年代初被“镇压”。当年蔡观明谓冯静伯好言兵,恐其结局不佳,孰料一语成谶[chèn],令人感慨。
往年我曾为苑征得冯薇馨编《简明实验卫生教科书》书稿,因而对冯氏略有注意,此书前有宣统二年八月望日扬州江都人徐恒祝一序,书末有版权页,署印刷出版时为宣统三年,看来此为预备石印之清稿,其未能付印,估计与辛亥革命的改朝换代有关。照书末所署身份,冯薇馨为“南洋大臣考取优等医士”。冯氏于民初曾一度任省立七中(南通中学)的校医,只是其性耿介寡合,后辞去,于自宅开一诊所。因先外祖与之熟识,先母少时也曾被带至其宅问诊。只是此公处方好行奇着,不为同行认同,其诊所也颇见冷清。
徐海萍曾有回忆云:“冯盥馀幼年读书,家住州后,继迁大树巷。好中医,自习医书,孜孜不倦,但无临床经验。慕丁福保著述宏富,也喜写各种论文。宣统元年,南京南洋大臣考试全省中医,冯往应考,幸而及格。回通后,更时常写文,办过函授科,并挂牌应诊。某次为汤浣香的车夫所窘,嗣后竟无人问津。冯暮年依然闭门著述,空悬招牌数十年。”所谓大树巷,现已成为冯旗杆巷内支出的一条穷巷了。
张謇于民国八年有《为沟通中西医学致阎督军函》,乃因阎锡山在山西创办中医改进研究会而起,冯薇馨编印《实险医药杂志》也曾寄给阎氏,不知是不是受张謇的影响。此见阎锡山为此的复函抄件,对此有所誉扬,复函抄于下:
迳复者:承赐《实验医药杂志》一册,披诵之馀,伟论卓识,足资考镜,裨益医界,良非浅鲜。除将杂志发给研究会,俾作指南外,用特专函驰谢。此复南通中西医药观摩会台鉴。 阎锡山启。一月十三日。
复函还用上“山西督军”的官印,看来对待此事还是比较郑重的。
冯薇馨曾于创办过一个“南通医学协会”,但遭到里中“正统”的医家反对和打压,未久即被取缔,旋即他又联合外地医友办成一个“南通中西医药观摩会”。我曾于民国九年地方报纸见一报道云:“医士冯薇馨氏,鉴于年疫流行,死亡者众,虽曰天灾使然,而误于医药者在所难免,特就城内某宅设立中西医药观摩会,发行《实验医药杂志》,以期中西医药智识普及齐民,预卜该会前途正未可限量也。”该报还附载了这个会的简章和说明书,此转录于下:
简章
第一条 定名
本会欲以中西医药智识普及齐民,故定名曰:中西医药观摩会。
第二条 宗旨
推广中西医药,注重实验疗病之法,以备疫症流行之时,易达防疫进行之目的为宗旨。
第三条 会员
中华民国之人,无论男女,皆得为本会会员。凡有志入会者,填具志愿书,盖章寄下。除发给入会证外,即按期寄上医药杂志。倘有疑义,准其通函质问。
第四条 会费
本会不收会费。惟每会员每年必须预缴杂志、邮费、同会录印刷费一元。倘有热心公益,注重民命人员愿助本会经费满两元者,除赠第一期《实验医药杂志》及医界学说外,敬赠名誉证书,推为名誉会员。
第五条 会规
本会一律通函研究,倘有会员业务之暇,编辑简短学说、中西实验良方,真书点句寄下,即刊入杂志,以资观摩。或入会数月,绝无心得,或以本会为不善而欲退会者,亦可缴还入会证书出会。
第六条 会址
暂借江苏南通棋杆巷西首大树巷一号冯宅。
说明书
我国历年以来民生多苦,遭遇不幸,水旱兵争以外,重以疾病疠疫,每届流行之时,死亡之数,不下万千。至僻壤遐荒,常遇意见偏歧之医师,服粗劣药品,夭折凶终者不知凡几。若不亟思补救,则灾祸丛生,生灵日促,殆有弱种弱国之虞。薇馨为注重生命,欲人人熟悉中西医药,以备疫症传播之时,易达防疫进行之目的起见,今因南通一县为全国之模范县故,就我南通设立斯会,发行《实验医药杂志》,业经呈请瞿县长批准在案。愿入会者,须填具志愿书寄下,通函研究,俟会员扩充。各省人员入会后,再行呈部存案,以期普及矣。
我还为苑觅得民国十二年(癸亥)一年四期《实验医药杂志》底本,毛笔手稿,当出冯氏之手,也算是难得之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