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出一张陪成公亮先生去通中看古楸[qiū]树的照片,一同合影的还有居兄和多年致力楸树繁殖研究的顾尔如老师。今天从苑门旁过,看到苑内楸花已开,料想通中那棵古树花开也盛,只是没有打算去看,怕的是树犹如此,人琴堪伤。
通中校内的古楸树,本为明代万寿宫所植,因为南通独见,长期被视为稀罕之树,却不能知它的名字。定其名为楸树,或说是曾任通中教师的陈师曾,或说是博物苑的孙钺[yuè],但也只是无凭的口说。
民国四年六月,曹文麟离通中教习任时,曾有《别中学古树》诗云:
凭栏沉念益凄然,料得相亲旧有缘。
广荫能因惭我狭,真名犹晦为君怜。
槎[chá] 枒[yā]峻立空千古,文采风流又一年。
此后心头留迹象,诸天闲梦扰枯禅。
其“真名犹晦”句自注云:“吾友陈师曾识为梓属,亦未知其名。”由此可见当年陈师曾也只鉴定到梓属。
其实真正鉴定到楸这个种名的,是海安李堡人石重光(又新),石氏曾留学日本,后在通中(省立七中)任英语、博物等科教员。民国五年五月二十一日发行的《江苏省立第七中学校闻》第二十期,于纪事部分有《博物君子》一篇专门记此云:
本校旧有大树一株,春日发花,群不知名。前陈师曾教员亦曾研究及之,农林部韩君去岁来此特加研究,断为梓属,而未定其名。本校博物石教员研究之结果,谓为楸。日昨卢子衡知事偕于敬之君来校,一见而名之为楸,兹树从此得名矣。
县知事官大,一见就能知其名,楸树鉴定之功便归于他了。
前此一年年底,该校二年级学生蔡林春写有《校内老树》诗,那时树还未被定名为楸,其诗云:
西园老树逼云霄,晚住流莺夜宿雕。
艳丽花开愁夜雨,萧疏叶落忆秋宵。
孔林阴密千年桧,乡史名高百尺条。
世界已经多少变,灵根独立未尝摇。
“乡史名高”句有注云:“树载南通州志。”查现存各种《通州志》,均未见此树记载,其说或是编而未刊的《道光通州志》书稿欤[y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