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人画南通城北的古缨络松,我知最早的是石港人陈莲波(蕖[qú]),作于1920年秋,刊于同年的《南通杂志》,画有题记云:“光绪十三年仲春余游崇川北五山太阳殿,适见缨络松一株,盘根错节,满院涛声。及询诸野,而知此松乃宋时僧人所植,因绘图以志其仿佛云。庚申仲秋,八三叟陈蕖。”
1956年刘子美先生也有一画,题云:“璎珞松在南通北土山小学内,传为宋代遗物,枝干伟拔,古意苍然,睹后因写斯图,以志景仰。”其时原来的太阳庙早已改成学校,其模样在图中尚能得见大概。等到“文革”间学校停办,改作工厂,那情景就不堪一睹了。
记得尤无曲先生也有此树的写生,图片未找到,仅记一下。此次是与康戎兄同去的,估计不日能看到他笔下的古树遗影。
近日又去瞻仰了一下古璎珞松的遗容。这本来是南通最古老的一棵树,时间或说五代,或说北宋,总之也是千年上下之物,可惜枯死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附近工厂的糟蹋。如今枯干尚存,只是为了“遮丑”,曾长紫藤覆于其上,见其身处满地杂草污水之中,不免令人曾叹。
记得张謇当年见此,曾打算创办一座园林学校,藉以保护此树。此事在他光绪三十四年的日记里有记:
通州北五山太阳殿有璎珞柏,七八百年物,庙废久,欲以其地建园林学校,藉保此树,地已收而尚未营建也。偶思,集得一联:‘惠然肯来,天下园林树木佛;迄可小憩,甫也东西南北人。’
他还有一首《璎珞松歌》专门咏此:
南通树木谱年辈,尊宿无过璎珞松。殖根传自赵宋代,北山山西朝日宫。苍兕[sì]踞地腹腰壮,青鸾拂云毛羽丰。纤条曼缕那可计,上雀下蚁靡弗容。广博自泽原野气,偃仰不受江海风。世以贼害致瞻敬,年年三月祠神同。折枝插帽佩襟领,利市走祝贩与佣。禁防重烦长官力,余惠亦到杉桂丛。兹庙久圮院本隘,展之葺之前年冬。时招游客坐松下,但恨舟楫多匆匆。松兮自不适杗[máng]桷[jué],得全或藉埋蒿蓬。朅[qiè]来一酌为松寿,期自今始与君从。君不见云台嵯峨郁洲岛,一炬野火燔[fán]髯龙。
有意思的是民国十二年《南通报》刊载此诗,署名却是“易园”。估计这个名字是因涉下一首易园的诗而致误,因为江谦的几种诗集里也没有收录此诗也。
张謇海门的老师徐石渔,也曾有一首《通州北五山古樱络松》诗云:
兹树植何年,婆娑古寺前。
根蟠农土老,影抱佛堂圆。
清韵散空院,绿阴生暑天。
后凋长似此,留与作金山。
诗的末字“山”出了韵,必有误,想正字应是“仙”。至于诗题之“樱”,也应是“缨”字之误,因为“璎珞”或写作“缨络”,好像不写作“樱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