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雨生(贻汾)《琴隐园诗集》里有一首游狼山的诗,题目叫作《通州望海》。按诗集的编次,这首诗写于嘉庆八年,其时汤雨生二十六岁,正以扬州三江营守备之职权任泰兴营守备。按三江营和泰兴营都归驻辕于通州的狼山总兵节制,所以汤雨生此番来通,估计是为了公务。尽管狼山总镇署设于通州城内,可狼山却是本地最主要的名胜,既来之,有暇当然要一游之,何况汤氏更是一个博通艺文之士,于是就有了这首《通州望海》。
《通州望海》是一首五言律诗,感觉其诗境颇为萧瑟落寞,郁郁寡欢,虽在强为排解,却又难掩无奈。其诗为:
十年不见海,一望未成田。
何处非中土,无人得上天。
乾坤云作合,日月水为缘。
独立狼山顶,孤儿无眼穿。
诗的末句感触身世,应是因眼前的茫茫江海,联想起殉难台湾的父亲和祖父了。
按汤雨生的祖父大奎公曾官台湾凤山县令,父亲荀业则随侍于任所,乾隆五十一年冬同时死于林爽文的叛乱,其时汤雨生才九岁。到了嘉庆元年他十九岁时,才袭祖父的云骑尉之职步入仕途。他晚年寓居南京,筑琴隐园,想过些悠闲的生活,不想咸丰三年太平军攻陷南京,七十六岁的他投池自尽,与父祖一样身殉于乱。
汤雨生的通州此行及游山之作,地方文献都未见一字提及,应该是他那时的声名还未鹊起,远不如后来“汤贞愍[mǐn]公”那样震人耳目的。
汤贻汾(1778-1853),字若仪,号雨生,晚号粥翁,江苏武进人。曾官温州镇副总兵,后寓居南京,天平天国攻破金陵时,投池而死。
其人多才多艺,于百家之学均有所造诣,工诗文书画,精于山水,亦能花卉松柏。其山水受董邦达影响,承继了“娄东派”衣钵,后来,发展了淡墨干笔皴[cūn]擦法,枯中见润,自创一格,境界平实。在当时与方薰、奚冈、戴熙齐名,有“方奚汤戴”之称,其妻董婉贞与诸子女亦善画。以祖父大奎荫袭云骑蔚,官至浙江乐靖副将。太平天国克金陵,殉清自尽。凡天文、地理、百家之学咸能深造。书、画、诗、词并臻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