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公说铃】(146):柿叶轩诗稿

南通博物苑 2018/6/20 17:03:46

偶见一抄本诗集,封面题作《柿叶轩诗稿》,而内页则标全名为《崇川妙香阁柿叶轩诗稿》,既阁又轩,未免重床叠屋。作者署作“南通州保宫蟾伯著”,或作“南通州保宫步蟾氏著”,诗中又自称“芷香”,则知保宫为其大名,蟾伯步蟾芷香乃其字号也。这位保宫的名字,地方文献未见记及,据诗中所述,知道他科场失意,后来曾捐了个监生。另知他有个胞兄名叫“纪云”,查得这位纪云的大名叫保官,是个咸丰九年入学的秀才。

该诗集由李姓名“红桥”者选定而抄出,然抄录并未完成,其卷八仅抄一首,次首诗题未及抄全即戛然而止。所存诗多同治末年之作,诗后多附有师友短评,其中有李鱼衫者,初疑红桥与彼为李方膺孙耀曾红桥)及侄孙懿曾渔衫),转觉时间不能合,自当是另二人。

诗中所咏多一般酬酢[zuò],极少涉及乡邦事件,其所交游也多在本地。独有《吴总统充金陵大兵平灶匪》一首,乃为江苏巡抚李鸿章派副将吴殿元率兵前来弹压东乡灶民暴动而作,只是其诗不过一味捧场,作者态度则一望而知。录于下,存其一斑: 

雄兵临境日,踏尽海边蛮。

驱阵龙蛇势,追锋虎豹颜。

旌旗遮日月,戎马渡关山。

大将功成日,班师奏凯还。

抄本《柿叶轩诗稿》前面有两篇有点怪的序,其一款作“庚午孟秋七月上浣,玉山氏愚弟周怀标谨叙于太湖县署之公馀轩”,庚午为同治九年(1870),照此署款的架势,觉得这位周氏其时应是太湖县的官长,是在办公之馀写此序文的。然而查阅安徽《太湖县志》,此时并无周氏之名,所以觉得奇怪。或许其人乃游幕于此,为了自抬身价才如此署款的。 

另一序也有些怪异,其署款作:“钦加道衔,赏戴花翎,两任湖北府知府,纪录四次加三级,雪府弟丁和克谨识。”查《湖北通志》,那个时段两次出任知府的丁姓,只有一个泰州籍的宛平人丁柔克,此人以候补道发往湖北,于同治八年(1869)七月署理汉阳府约三个月,更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再署宜昌知府约一年。再找些材料,始知丁柔克竟是丁和克的兄长,柔克有文记祖父为他们兄弟命名云:“先大父与家慈于太夫人性皆刚正,故子以柔、和命名,取其从俗也。

这个丁氏与通州颇有渊源,光绪《通州志?列女志?义烈传》记:

广西知州丁楚玉女,宛平人,侨居于通。伯兄柔克宦楚中,以女许字縠[hú]城令吴县宋熙曾子云斋。云殁,兄不敢以闻,第言壻[xù]病而已。女精数理,卜一兆,泣曰:‘吾其嫠[lí]乎?’适仲兄归自楚,女察有异,袖兆示之曰:‘此定数也,吾志决矣。’仰药死。

地方绅耆[qí]当年有为此女请旌表的禀文,其中明确讲到“伯兄湖北候补知府柔克”和“仲兄候选郎中和克归自兄邸”,足见柔克、和克为兄弟。如此看来,是这老弟写序时,把兄长做官的光荣经历给移植到自身来了。

保氏诗集里有一首题作《丁卯送春日同丁雪府围棋把酒后,余将团扇即请一挥,赋此以赠并谢》的诗,丁卯乃同治六年(1867),丁雪府就是丁和克,诗中小注云“时雪府欲乞恩罢士归里”,看他后来还在老兄那儿伺机候选,其归田之愿并未实行,只是名心虽不死而仕途却渺茫耳。

往 期 回 顾

【赵公说铃】(145):端午节物词
【赵公说铃】(144):林兰荪的卒年
【赵公说铃】(143):《美人石记》的误字
【赵公说铃】(142):张孝若游历都灵
【赵公说铃】(141):苑藏“受孔子戒”印章
【赵公说铃】(140):文庙灵蛇记
【赵公说铃】(139):顾雄
【赵公说铃】(138):民国四公子
【赵公说铃】(137):《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序
【赵公说铃】(136):蔊菜

阅读  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