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沿江的五山,自东向西依次为军山、剑山、狼山、马鞍山和黄泥山,这些山名是1981年南通市地名普查时给确定下来的,并载入次年出版的《江苏省南通市地名录》,有其权威性。在此前,西边两座山名的归属在民间是彼此含混的,而明清时的各种州志、山志,自狼山向西依次均作黄泥山、马鞍山,这个称法不仅民国时沿用,甚至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所编南通乡土教材也是如此,与现今的山名正好相反。
1981年定名的依据可能出自两个原因,一是山形与名称更觉相合,而另一就是复古,因为以往志书叙此两山时往往有附注,云黄泥山宋时又名马鞍,而马鞍山也或叫黄泥。其实现在所见宋代文献,虽也列有五座山的名称,但均未记各自位置,所以这些名称与实体的山并不能一一对应。
不顾明清以来的事实而一味返古,这个强行的决定貌似让书同了文、车同了轨,其实反而增添出麻烦。比如我们看到文献里讲黄泥山,就必须将它替换成马鞍山,使之与现实符合,反之亦是。举个例,当年张謇为了怀念隔江的恩师翁同龢,建虞楼于黄泥山东岭,其《虞楼匾跋》即有“黄泥东岭,南望虞山,势若相对”之语,然而此虞楼却在现今的马鞍山上,再读此跋文,真不知黄泥云云所云何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