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东城门向南约200米的城墙上原有一座振秀亭,据光绪《通州志》记:“振秀亭在州东城垣,明万历中学正褚用章、郡人张元芳同建。国朝乾隆十一年,知州王师旦修。” 这段记述基本照抄于乾隆《通州志》,其实王师旦修后至光绪时,至少还有过两次大修建。《海曲拾遗》记了一次:“振秀阁,戊戌元旦题曰东城垣上火发燬[huǐ],唐鼎重建,题曰聚星垣。”这是乾隆四十三年大火焚毁后的一次重建;而另一次见诸张詧的记述,乃是同治七年知州梁悦馨手上的大修。光绪志编者偷懒而径抄前志,将两次大修建漏去,真是不应该。不过该志的《州城隍图》上却画上了振秀亭,虽说示意之图,多少也能让人看了一个影子。
民国六年,张詧[chá]趁着修葺文庙,顺便把振秀亭作了翻建,将原来的一层改成二层。他为此还撰书《重修振秀亭记》,刻石置诸亭内。兹将记文录于下:
重修振秀亭记
吾通县城东门女墙接近黉[hóng]舍,旧有振秀亭,内供魁星偶像,科举时代文明建筑物也。历年且久,最后修葺在清同治七年,州牧梁悦馨等集赀为之,于今五十年矣。民国六年丁巳,县人张詧、张謇捐金重修文庙,适此亭亦垂圮,连属所及,拆而新之。亭本一层,更为增建一级,俾上奉魁星偶像如故,其下则专供游眺,庶安神有所而人无杂厕。经始于阴历五月,九月初一日合尖。爰记数言,使后之修葺者,知其梗概云。
民初邑人周琅峰曾有《东南十景》诗,其中一首《奎亭振秀》就是咏此,其诗为:
上天森北斗,光彻吴分野。
星精降作人,坛坫[diàn]魁风雅。
振衣登斯亭,兴文念来者。
也是希望此亭能振兴本地文风。民国十年南通开始拆除城墙,虽说到十二年时除三座城门外拆墙殆尽,其实东门至振秀亭一段还是保存着的,所以建在城墙上的振秀亭并未受影响。我们看民国十七年的《南通县市图》,那一段还有城墙留存,直到1949年底拆除三城门,这段城墙和振秀亭才同时被毁,可惜连一张照片都未见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