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公说铃】(235):大隆皂厂(二)

南通博物苑 2019/1/30 12:51:21

南通的大隆皂厂,是张謇集股本银二万元,在南通城南购屋创办的,创始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 年),却因技术力量弱、制造成本高而致产品销路不畅,仅五年即告停办。这个短命的皂厂似乎没能留下影像,市政协文史委所编《南通纺织史话》(见赵公说铃30期),刊有一张大隆皂厂历史照片,我曾指出彼肯定为冒牌,惟不知来历何处。至于厂址,《南通地方自治十九年之成绩》仅泛称“城南”,现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所出石印本《通州地理教科书》里看此些端倪,该书第四十七课《南厢》记云:“南门濠河北岸,东有翰墨林印书局,又东有劝学所、教育会,为本境教育行政之地,对河有大达轮船码头;西有大隆油皂厂,与印书局为本境实业之一。长桥南有练兵营,南为昭武院……”可见其位置与翰墨林印书局东西相对。而另一种铅字排印本《乡土历史地理教科书》,于第十八课《南城外之建置》说得更明确:“南城门名江山门,濠河之桥名长桥,濠河北岸东有印书局,西有油皂厂。”就此而言,则大隆皂厂的位置当与原火星殿相邻,也即如今的“无声小吃”那一带也。 

1x.jpg

关于创办油皂厂,铅印本教科书专门有一课讲此:“油皂俗名洋碱,民间所用,向来买自外国。自大隆厂设后,用棉油、椰油、桕油[jiù]及牛羊油入锅同煎,再加烧碱、黄料、香水、药水等物料配之,制成油皂。油皂之利不再流于外国,工艺之不可不兴如此。”本课说大隆皂厂的创办,“油皂之利不再流于外国”,这还是就南通一地而言的,估计编者也没料到该厂之办并未能坚持多久。

2x.jpg

往 期 回 顾

【赵公说铃】(234):徐沛之不是徐翔林
【赵公说铃】(233):雷击支云塔
【赵公说铃】(232):“三钱”的籍贯
【赵公说铃】(231):张謇任伶工学社的“董事长”之说
【赵公说铃】(230):军山气象台的明皇城砖
【赵公说铃】(229):梅兰芳任伶工学社名誉社长之说
【赵公说铃】(228):高凤翰题范箴花卉册
【赵公说铃】(227):南通盐仓
南通博物苑志愿者参加“首届全国博物馆志愿者培训”学习小结
【赵公说铃】(226):《清真寺捐输碑记》拓片

阅读  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