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自来并非游览胜地,庶几堪游者也就是面临长江的五山,尤其是中间的狼山。外地来客多以游此为首选,遇到文人兴起,也会形诸吟咏。明末以来,这类诗作每有所见,大都散存于各自的别集。如果能将这些作品收集起来,不仅数量可观,于地方历史也是一种重要文献,只是好像没有人在做此工作。
最近友人转来嘉兴冯登府的游狼山诗,就是散诸别集之一例。其诗刊于他的《拜竹诗龛[kān]诗存》,作于丙戌,即道光六年(1826)。诗共两首,一为《琅山观海》,另一为《游五琅山,惟公留饮山亭,用壁间洪北江前辈韵赋赠》,后一首录于下:
葫芦峰下敂(kòu)松关,瓶钵清严世虑删。
尽日鸟催花院磬,隔林僧语夕阳山。
烟岚历历天无际,江海茫茫客未还。
准拟重寻香火社,结庵须傍小茶湾。
那首挂于壁而被次韵的洪北江(亮吉)诗,乃见诸洪氏的《更生斋诗续集》,题作《(三月)廿四日自通州南门至狼山道中作》:
嫩晴时节出南关,逸兴先将风雨删。
万树梨桃欲吞海,十年螺蛤壳成山。
闲中旧梦仍迢递,天外孤云与往还。
尤喜近郊墟落好,小桥流水绿成湾。
这是洪氏第二次来通,时间为嘉庆十三年(1808)戊辰,据冯登府游山隔了十八年。有意思的是,洪氏游山时有《白衣禅院赠惟一上人》诗,这白衣禅院又名白衣庵,位于狼山半山,庵中僧人多风雅。洪氏此诗首云“七十三年过,枯禅最解禅”,由此知此惟一僧时年已七十三岁。至于冯氏诗题之“惟公留饮”者,似乎正是此僧,算起来其时他的年龄已九十一岁,尚能邀客劝饮,足以令人称奇。
冯登府所见洪北江留在狼山壁间的那首诗,其原件今藏博物苑,揭一图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