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公说铃】(227):南通盐仓

南通博物苑 2019/1/4 11:17:03

     《南通盐业志》记仓储,谓“北宋初年,凡盐之入官,置仓以受之。南通境内设有通州仓、如皋仓,用于收纳各场盐户输盐”云云。其于“通州仓”有夹注云:“取名永丰仓,在州城西门外,即今盐仓坝;其地内连运盐河而外通长江,自宋元迄民国,980年间通州盐仓皆设于此。”这个夹注颇有些问题,一来永丰仓是明代洪武时才始设的,并非宋初就有;二来这个永丰仓存在时间仅二十多年就被革除,其具体位置也不详,未必就在后来的盐仓坝。三来盐仓坝地名的得来,可能与明嘉靖十年巡盐御史陈蕙[huì]为了掣[chè]验盐斤在那儿建盐仓有关,但很快这事就在仪征,通州的盐仓由此而废,故根本不是什么“自宋元迄民国,980年间通州盐仓皆设于此”。

1x.jpg

        嘉靖《通州志》记仓廒[áo]有云:“宋有丰利监(盐场七,置监以掌之,太平兴国中移治于州西南),国朝有永丰仓,有分司(洪武初置永丰仓,以分司总理十场盐课,有司岁佥船夫往来各场,运盐入仓,至二十三年革总仓,令各场自置仓收贮,商人自备船下场支盐,分司与仓遂废”。此志成于嘉靖九年,未及记上次年陈蕙那个短命的盐仓,但大致情况还是说清楚了。因为那时各盐场都备有盐仓,而又允许盐商往各场自行购运,所以通属各场的盐没必要再集中来城。因此,万历《通州志》干脆连盐仓都不提,只在“古迹”部分把宋代的丰利监记了一笔,与嘉靖志同,说它是太平兴国年间移于州西南。然而到了光绪《通州志》里,这个宋代的盐监名字又被颠倒成“利丰监”,而位置也由原来的州西南变成为州南三里。

2x.jpg

        关于盐仓及因它得名的坝和闸,乾隆《通州志》一段说得比较清楚:“盐仓闸,在州西门外盐仓坝上,明嘉靖十年,巡盐御史陈蕙建仓掣盐于此,后徙仪征。十九年,同知朱应云改坝为闸。”有趣的是,此后很长一个时间,盐仓坝就成为一个地名,而作为地标的却是那座盐仓闸。至于其地被认为自宋至民国一直都设有盐仓,我想可能是受了清末张謇在附近所设大咸盐栈的误导,其实此盐栈与以往官办的盐仓一点关系也没有的。

4x.jpg

        找了两张盐仓闸的照片,虽摄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但这样子此后并没有什么变代。我对它的印象正是如此,只是彼处天翻地覆,如今一点痕迹也不可寻了。

往 期 回 顾

南通博物苑志愿者参加“首届全国博物馆志愿者培训”学习小结
【赵公说铃】(226):《清真寺捐输碑记》拓片
【赵公说铃】(225):“薄游吴阊”认分明
【赵公说铃】(224):南通地方审判和检察两厅开庭的祝词
【赵公说铃】(223):张状元卖字趣闻
【赵公说铃】(222):李虎臣
【赵公说铃】(221):尤其伟寿资助学研
【赵公说铃】(220):张詧寿资助伶校
【赵公说铃】(219):张謇致从子仁祖便函
【赵公说铃】(218):冯光九与张謇

阅读  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