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公说铃】(22):“孝友家声”匾

南通博物苑 2017/8/8 17:32:09

中华慈善博物馆新近征集到几块牌匾,其中有块“孝友家声”匾,前面还缀有一篇叙其制匾缘由的文字。这显然比那种只有泛泛几个大字的牌匾有意思得多了,因为它会给我们讲述一些故事,哪怕这故事听来略嫌寻常一些。

先把匾上的文字录于下:

会昌县县长熊□□为□赠大德望裕成张翁老先生元配王孺人六旬开一荣寿大庆:盖闻有至性者必有事业,有事业者必具至性。裕翁秉性仁厚,和 [霭/蔼]友爱。自少见家道平淡,遂矢志商业,然屡起屡蹶。父母相继逝世,兄弟亦分爨,故每及家庭事,辄戚然伤之,盖谓不能养亲友兄弟也。至民十六,所营皆遂,不数年家致巨万,于是展其素志,为祖、父捐赀尚义于仰高学校,又新营华屋立祖、父名,协诸昆仲助力为理,怡怡同处,而资独出焉。其孝友性成,有如此者。至其他地方善举,修桥补路,矜孤恤寡,排难解纷,无不挥手乐助,乡人咸德颂之。王孺人幽[闲/娴]明干,内助之力称多。兹值大厦告成,翁其弃养,爰追摭行略,为之额曰:孝友家声。

顺男张蔚学、孙□□等同立 民国二十九年岁在庚辰季春月谷旦。

从这些文字可以知道,此匾是1940年由江西会昌县的一位熊姓县长颁给的,目的是表彰当地一位刚去世的张裕成老先生能够孝敬父祖,友于兄弟,还能分其财为乡里造福,而所借的机缘则是正逢张裕成的元配夫人王氏六十一岁寿辰。

原匾上县长熊字下有两方框如印章,根据当时的县长名叫熊旭初看,这两方框内应就是“旭初”二篆字。而接下去“”字下缺失一字,看残存笔画似是“”字,这几个字补全则是“会昌县县长熊旭初为题赠大德望裕成张翁老先生元配王孺人六旬开一荣寿大庆”。估计这位熊县长的文化也有些“严重”,题记中竟出现了两个错字,一是“和蔼”给写成了“和霭”,另一是“幽娴”给写成为“幽闲”,牌匾上出现这等错字,真是不应该。署款立匾的是张裕成的儿孙,只是孙子的名字缺失了,看痕迹明显是被故意铲除的,这里应该也有故事,可惜不能知晓了。

匾上提及张氏助办的“仰高学校”,其校舍如今似乎还保存着,就在会昌县的周田镇,并且就建在张氏的宗祠旁边。网上有图,截来可以一窥风采。1993年版《会昌县志》提到这所学校,说是“民国元年,周田张姓将罗宿家塾改办成仰高初级小学”。只称张姓而不道名,不知是材料有缺,还是有什么需要回避。

按制匾的1940年已在抗战期间,这个张家居然还能够商业发达、大兴善举,似乎很奇怪,其实知道会昌未曾遭受日军铁骑践踏,也就可以理解了。

往 期 回 顾

【赵公说铃】(21):张謇题白华山人遗墨诗
【赵公说铃】(20):乌蔹莓
【赵公说铃】(19):黄瘿瓢《圯桥进履》图
【赵公说铃】(18):张之洞嗜睡
【赵公说铃】(17):合酱
【赵公说铃】(16):陈实功
【赵公说铃】(15):唐闸土地庙
【赵公说铃】(14):荷叶
【赵公说铃】(13):南通农会
【赵公说铃】(12):农会遗存的五山石围墙

阅读  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