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荠和荠菜都隶属于十字花科,名称里都带荠字,可是所受的待遇却判然。荠菜为上品野菜,饭桌上受追捧,而臭荠却只能夹生于草坪荒地,极少被人关注。其实它的羽状裂叶很好看,有着装饰图案之美,只是无人见赏,一任荣枯。想到庄子里那因材质无用而得享大年的臭椿[chūn](樗),与此正相类似。香椿与荠菜因味美而被人采食,致戕其生,而臭椿、臭荠却因无用而葆其天年,不知这是幸还是不幸。
据说臭荠原产于南美,上世纪初才传入中土,现在已成全国遍布的杂草。不过它的侵占性并不强,杂生于它草,成不了规模,虽然担着入侵物种的名,对农业的危害并不算显著。臭荠畏热耐寒,故每到炎夏则枯死,而果实逢秋则生。现在已进入冬季,看它绿油油一派生机,真惹人欢喜。
臭荠按植物分类,本隶于十字花科的臭荠属,现在又改隶于此科的独行菜属,名作“臭独行菜”。名虽改而不失其臭字,这是因为最显著的特征是它全株具有臭味。只是我近年嗅觉已钝,其味竟不能辨。眼渐矇,耳减聪,鼻将齆[wèng],六根而弱其三,这分明是衰老之象,不能怪久处鲍鱼之肆而不辨薰莸[yóu]的。
小贴士
臭荠,别名臭滨荠、肾果荠。一年或二年生匍匐草本,全草有臭味,常生于旱作物地、果园、荒地及路旁,为常见杂草,对贫瘠干旱的土壤有一定的耐受性。20世纪30年代出现在江苏南部。本种种子成熟后,由于鸟类、鼠类及风力等因素的影响而扩展到其他区域。
全草有臭气,通常铺地生,高50~80cm,茎直立,多分枝,具主茎短且不显明,基部多分枝,无毛或有长单毛。叶为一回或二回羽状全裂,裂片线形或狭长圆形,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无毛,幼苗及叶片揉烂后有臭味。总状花序腋生长可达4厘米,花极小,白色,直径约为1mm,萼片具有白色膜质边缘;具白色长圆形花瓣或无花瓣;短角果肾形,果瓣半球形,表面有粗糙皱纹,种子肾形,红棕色。果实成熟时沿中央分离而不开裂,内有种子1个,细小,卵形。
一年或二年生匍匐草本,全体有臭味,常生于旱作物地、果园、荒地及路旁,为常见杂草,对贫瘠干旱的土壤有一定的耐受性。花期3月,果期4~5月。种子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