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公说铃】(329):冯镇

南通博物苑 2019/10/9 9:32:03

借树亭是金沧江在南通的最后一个住所,自从1915年赁居至1927年去世,金沧江在此住了整整12年。刚入住时他虽作有《借树亭记》,却未提及向谁赁租,因而此住宅的原主一直不得知晓。我所能知道的,仅是其东邻为冯光九熙宇)的住宅。

1x.jpg

今天得知,1957年时,有何姓向冯志芹购下此宅。这是个大发现,因为冯志芹正是冯光九的次女!冯光九只有两个女儿,次女独身未嫁,故一直住在家中。由此可以确信,金沧江的借树亭就是向冯光九租住的,此宅原来应是冯宅的一个部分。冯志芹本名,现略作些介绍。

2002年初,周建民先生拿了一篇她写的文章让我录入,这是为纪念她的故交冯镇而写的,同时还附有一组悼念诗词。此文刊载于当年的《南通今古》,刊发时有所删减。我对冯镇的了解即由于此,而此前仅在家中听说她曾从先三叔祖合明公学过画而已。

4x.jpg

在南通近代女画家中,作品最能见俊爽之气者,一般都推李巽[xùn]仪先生。然而冯镇与之相比,似乎更胜出一筹。只是她的晚境萧瑟,作品散佚殆尽,已渐不为人所知。

冯镇字志芹,晚号凤一老人。曾就读南通女师及上海神州女校,绘画师从过吕凤子、王一亭等名家。一度在安徽任中学教员,后以父亲年老归而侍养。这事乃在1931年,我曾在此时的《通通日报》上抄得《冯女士鬻画娱亲》一则云:

名书家冯光九先生之女公子冯凤一女士,向执教于皖省中校,文章书法,堪传乃父衣钵,既工武艺,尤精绘事,且纯孝性成。爰秉父母在不远游之旨,辞去教职,归宁侍读,兼以书画自娱。海上闻人王一亭氏为代订润例,探录如下:花卉润格,整张三尺四元,四尺六元,五尺十元,六尺十六元;屏条每幅减半;扇册一元,横幅照润加半。

由于冯镇终身未嫁,所以父亲去世后她仍居其宅,以出租房屋为生。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尚有文化部门每月12元补帖,及浩劫起,经济来源断绝,乃于1972年初因病不得就医而逝。

周建民先生于1944年读南通高中时曾赁居其宅,由此结下忘年之交。及冯镇去世,更由她料理丧事,闻其讲述于殡仪馆守灵,冷雨凄风,一棺独对,其景至惨。由于在非常年代,一般旧友闻耗也不敢前往送别,那组哀悼文字,实是周先生逐一上门才徵得的。死生之谊,令人生敬。

现今能见的一幅冯镇画像,是周建民先生请顾乐夫画的,乃根据一张头像照片推衍而成。其款作“辛亥岁末”,而公历实已进入1972年,其时冯镇已离世。乐夫在画上题诗云:

何患孤凄岁月长,

笔间松竹自清狂。

丹青不觉老将至,

卷帙长留翰墨香。

留香长久是个美好的愿望,但那些冯氏卷帙的收藏者能珍存之。

2x.jpg

冯镇拜王一亭为师之事,我从《徐乃昌日记》里找到一条,即乙丑八月十四日(1925年10月1日)的:“晤王一亭,为冯光九女公子镇绍介作女弟子。徐乃昌与冯光九此前交往颇多,这是受委托向王一亭作介绍。由此看来,冯镇拜立于王门,应就在此不久了。

3x.jpg

1933年8月冯光九病逝,本年11月25日,韩紫石致信时在上海任中华职业教育社办事主任的江问渔,为其女冯镇谋工作。因江问渔此前曾任江苏省教育厅长,教育界的人脉颇广,故有此请托。韩的信文如下:

问渔先生道席:敬启者,南通冯光九品学为地方所推重,不知公与之相识否。光久逝世,身后萧然,其次女名镇,毕业于神州女学图画专科,历充各校教职,其品与学亦为各地所推重。兹欲得一事以维持生计,沪上教育界如有需贤之处,望为介绍。略历一纸附上,请察入。手颂日安。韩国钧顿首,十一月廿五。

附一纸。如各地公私大学或图书馆管理等职,皆该女生所能担任,弟与冯府有戚谊,故以奉恳。

8x.jpg

此信起初误把冯光九写成“冯子久”,后经察觉而改去一“”字,然而“”字却未然能改正。其实子久与光九是南通同时的两人,此录信时我代为改正了。


往 期 回 顾

【赵公说铃】(328):金沧江致张謇的信
【赵公说铃】(327):泽生水利公司
【赵公说铃】(326):造桥和尚
【赵公说铃】(325):张謇代写贺年启
【赵公说铃】(324):王颂蔚
【赵公说铃】(323):顾昂千与金沧江
【赵公说铃】(322):张孝若哭父诗文
【赵公说铃】(321):建造海门衙署的石刻
【赵公说铃】(320):张謇致徐积馀的信札
【赵公说铃】(319):林举百《酒店和所沽的酒》

阅读  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