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炎夏炙烤,看到小圃里唯有地锦草长得茂盛。深感它生命力旺盛之馀,也觉得它的贴地匍匐未尝不是一种很好的自保形式,假如像其他草那样茁壮向上,也就躲不过割草机的锯盘了。
地锦草的得名,李时珍说它“赤茎布地,故曰地锦”。它的别“地朕”“地噤[jìn]”等,应是音偏而致,难就字面作解释。李时珍还解释过它另外一些名字,谓:“此草专治血病,故俗称为‘血竭’‘血见愁’。马蚁、雀儿喜聚之,故有‘马蚁’‘雀单’之名。‘酱瓣’‘猢狲头’象花叶形也。”
《救荒本草》有“小虫儿卧单”,谓“一名铁线草,生田野中,苗搨地生,叶似苜蓿叶而极小,又似鸡眼草叶亦小,其茎色红,开小红花,苗味甜。”吴其濬说此草固始称为“小虫儿盖”,直隶称为“雀儿头”,但说李时珍不应把它与地锦看作一物。其实观李时珍记地锦:“田野寺院及阶砌间皆有之,小草也,就地而生,赤茎黄花黑实,状如蒺[jí]藜[lí]之朵,断茎有汁。”这性状描述其本是相吻合的,应该视作一物。《四库全书》本《救荒本草》“小虫儿卧单”写作“小虫儿卧草”,不知何所依据,感觉“草”要比“单”在这里好理解一些。
《野菜谱》管地锦草叫“雀儿绵单”,谓“三月采,可作齑[jī]。此菜甚延蔓,铺地而生,故名。”并附歌谣云:“雀儿绵单,托彼终宿。如[菌/茵]如衾[qīn],匪丝匪縠[hú]。年饥愿得充我餐,任穷我屋蔽[bì]尔寒。”饥饿到吃这种草,也就没有什么更好吃的了。
徐珂《清稗[bài]类钞》植物类,次于“地锦”后有“铺地锦”,记晩清况周颐做京官时,宴客宣武门外的江苏会馆,彼处“院落修广,见遍地纤草如罽[jì],名铺地锦。时届暮春,着花五色,每色又分浓淡数种,或一花具二色三色,或并二色三色为一色,如茶绿、雪湖之类,殆不下数十色。风偃瀫纹,蹙[cù]绣弥望。”照些描述,这铺地锦似为洋马齿苋,即别名太阳花、松叶牡丹的那种。
小贴士
地锦草,中药名。为大戟科植物地锦或斑地锦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其性味辛平,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退黄之功效。用于痢疾,泄泻,咯血,尿血,便血,崩漏,疮疖痈肿,湿热黄疸。
地锦常皱缩卷瞌,根细小。茎细,呈叉状分枝,表面带紫红色,光滑无毛或疏生白色细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空。单叶对生,具淡红色短柄或几无柄;叶片多皱缩或已脱落,展平后呈长椭圆形。绿色或带紫红色,通常无毛或疏生细柔毛;先端钝圆,基部偏斜,边缘具小锯齿或呈微波状。杯状聚伞花序腋生,细小。蒴果三棱状球形,表面光滑。种子细小,卵形,褐色。气微,味微涩。其喜温暖湿润气候,常生于田野路旁及庭院间。
斑地锦叶上表面具红斑。蒴果被稀疏白色短柔毛。其喜温暖湿润气候,常生于平原荒地、路边、田间。
除广东、广西外,全国各地均产。